日映彤墀仪凤鸟,风高窗省列麒麟。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省

唐·杜牧

日映彤墀仪凤鸟,风高窗省列麒麟。

楼台彩结倚晴空,锦绣文章耀日月。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诗风俊爽峭健,多切中时弊,他在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注重文辞的华美与内容的充实,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赤壁》等。

译文

阳光映照在红色的宫殿台阶上,凤凰般的仪仗队庄严列队;风从高处吹过,官署的窗户边排列着象征祥瑞的麒麟雕像,高楼台阁装饰着五彩斑斓的结彩,高耸入云,锦绣般的文章如同日月般光辉灿烂,朝会结束后,官员们衣袖中携带着袅袅香烟,诗作写成,如同珠玉般在笔下生辉,要知道世代掌管朝廷文书的荣耀,就如今这池塘边还有凤凰的羽毛一样珍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朝廷的庄严与辉煌,通过“日映彤墀仪凤鸟,风高窗省列麒麟”等句,展现了宫廷的富丽堂皇和祥瑞之气,诗中提到的“楼台彩结”、“锦绣文章”等,进一步强调了朝廷文化的繁荣与精致,而“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则表现了官员们朝会后的闲适与才情。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朝廷的庄严与辉煌,首联“日映彤墀仪凤鸟,风高窗省列麒麟”以凤凰和麒麟这两种祥瑞之兽,象征朝廷的尊贵与吉祥,同时也暗示了朝廷的威严与秩序,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楼台彩结、锦绣文章以及朝会后的闲适生活,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精致,尾联则以“世掌丝纶美”和“池上于今有凤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文化的赞美和对世代传承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在朝廷任职期间,他对朝廷的庄严与辉煌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唐代朝廷文化的赞美和对世代传承的敬仰,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朝廷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在唐代,文学繁荣,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杜牧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