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趋东阁拜平津,满座图书万象新。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赵六贞固(其二)

唐·韦应物

曾趋东阁拜平津,满座图书万象新。

今日怜君倍惆怅,岂知吾亦自沾巾。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清新淡远、自然流畅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深受后世诗人推崇。

译文

我曾经在东阁拜访过平津侯(指汉代丞相公孙弘,此处借指当朝权贵),那时满座的图书都如同万象更新般令人耳目一新,而今天,我更加怜悯你(赵六贞固)的惆怅心情,哪里知道我自己也忍不住泪水沾湿了衣襟。

释义

首句“曾趋东阁拜平津”回忆了诗人过去拜访权贵的经历,东阁、平津均为借代,象征着当时的政治中心和高官显贵,次句“满座图书万象新”则描绘了当时场景中的文化氛围,图书众多,知识丰富,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后两句则转而表达了对友人赵六贞固的同情和自己内心的感慨,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惆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变化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过去的辉煌经历与今日的落寞心境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同情,首句以“东阁”、“平津”为象征,展现了诗人曾经的显赫地位和文化底蕴;次句则以“满座图书”和“万象新”描绘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诗人的求知精神,后两句则通过“怜君倍惆怅”和“吾亦自沾巾”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感慨,充满了人生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赠给友人赵六贞固的作品之一,在唐代,文人之间赠诗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通过诗歌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心境,韦应物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对人生境遇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悟,他也对友人赵六贞固的遭遇表示同情和关切,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支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韦应物作为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人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