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种梅
宋·刘过
凄凉灶冷无烟火,只有青枝似旧春。
每怀季子流清涕,但种梅花作好邻。
寄食漂流何足道,英雄自古多无身。
谁怜憔悴荒园里,独倚东风看暮云。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文学家,诗词皆有成就,与辛弃疾友善,常相唱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过一生未得显达,多次应举不第,晚年寓居昆山而卒,他性格豪爽,喜饮酒,好结交,才思敏捷,以诗文名世,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相近,有“辛、刘”并称之说,刘过的诗作也颇有特色,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展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译文
在这凄凉冷清的灶台上,已没有了往日的烟火气息,只有那青翠的梅枝,还像往年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每当想起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以诚信著称,曾挂剑于徐君墓前)的忠诚与深情,就不禁泪流满面,于是我便种下梅花,与它成为好邻居,寄人篱下、四处漂泊的生活又算得了什么呢?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都未能保全自身,又有谁会同情我这憔悴之人,独自在这荒芜的园子里,倚着东风,望着那即将落下的暮云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荒凉冷清的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诗中“每怀季子流清涕”一句,借用了季札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信义的怀念与向往;“但种梅花作好邻”则通过种梅自喻,表达了诗人虽处逆境,但仍保持高洁品格,与梅花为伴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以梅为友,以季札为榜样,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不失高洁之志的情怀,诗中“凄凉灶冷无烟火,只有青枝似旧春”两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差别,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而“每怀季子流清涕,但种梅花作好邻”两句,则通过用典和象征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过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四处漂泊,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他也通过种梅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处逆境,但仍不失高洁之志的情怀,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