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有怀
宋·辛弃疾
身后文章吾辈事,樽边风雨夙山因。
试看金狄摩挲事,何似铜驼感慨人。
歌酒平生意,琴书不二身。
向来忧患苦,回首一沾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我们这一辈人的责任是留下传世文章,而酒樽边的风雨则是我们与山川共度的因缘,试着看看那金人掠夺去的铜人(金狄),又怎能比得上我们面对铜驼街时的感慨深沉?
一生以歌酒为伴,以琴书为友,这是我们不变的志向,回想过去的忧患与苦难,不禁让人泪湿衣襟。
释义
“身后文章吾辈事”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认为留下有价值的作品是这一代人的使命。“樽边风雨夙山因”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在风雨中畅谈,与山川共情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抒发个人情怀与抱负的作品,上片通过对比“身后文章”与“樽边风雨”,展现了诗人既关注文化传承又享受人生乐趣的复杂情感,下片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忧患的深刻记忆,全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豪放派的洒脱,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辛弃疾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时期,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波折,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辛弃疾的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对人生、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和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