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百馀亩田十几户,桑树桃溪散鸡豚。
老盆初熟杜鹃花,啼鸟正繁梅子酸。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范成大曾任地方官和朝中官职,政绩卓著,尤其在农业和水利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他的诗作以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生动,是宋代田园诗的杰出代表。
译文
百余亩的田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居住,
桑树和桃树环绕的小溪边,散养着鸡和猪。
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过客稀少,
前山的暮色渐渐笼罩到柴门之上。
小童划着一叶扁舟,如同漂浮的叶子,
独自驱赶着鸭子,编队归来。
新酿的酒在陶盆中刚刚成熟,伴着杜鹃花的香气,
此时正是梅子酸涩,鸟儿啼鸣繁密之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颈联“百馀亩田十几户,桑树桃溪散鸡豚”则直接点出了田园生活的特点:土地广阔而人口稀少,自然环境优美,家禽家畜散养其间,充满了田园的诗意与画意,尾联则通过新酒初熟、杜鹃花盛开、梅子酸涩、鸟儿啼鸣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惬意。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选取典型的田园景象,如广阔的田地、稀疏的人家、环绕的桑树桃树、散养的鸡豚等,生动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和谐,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黄昏、暮色、杜鹃花香、梅子酸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还通过小童划舟归来的细节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晚年退居石湖时所作,范成大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时他选择退隐田园,过上了宁静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就是他在田园生活中所见所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