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露餐风不记年,越南烽火又春天。的解释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越南行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饮露餐风不记年,越南烽火又春天。

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天。

壮志难酬空自叹,雄心犹在岂堪怜。

何时得遂归田计,闲看渔舟逐浪巅。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中国近代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力写新事物的诗人”,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黄遵宪曾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对西方文化和制度有较深了解,其诗作多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抱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爱国情感。

译文

饮着露水,吃着风中的尘埃,已不记得过了多少年,越南的战火又在春天燃起,这里的江山虽然美丽,但终究不是我的故土;风月虽佳,又怎是我心中的乐土,壮志难酬,只能独自叹息;雄心犹在,却又不堪他人怜悯,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悠闲地看着渔舟在波浪间起伏。

释义

首联“饮露餐风不记年,越南烽火又春天”描绘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历经艰辛的生活状态,同时暗示越南局势的动荡不安,颔联“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天”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思念和对当前环境的无奈,颈联“壮志难酬空自叹,雄心犹在岂堪怜”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壮志未酬的遗憾,又有不甘放弃的坚韧,尾联“何时得遂归田计,闲看渔舟逐浪巅”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越南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在异国他乡的漂泊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饮露餐风”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而“江山信美非吾土”的感慨,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当前环境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创作背景

黄遵宪在晚清时期曾出使多个国家,对国际形势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越南期间,他亲眼目睹了越南人民在殖民统治下的苦难和反抗斗争,深感国家命运的危亡和个人抱负的难以实现,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黄遵宪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看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