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底关渔父事,此心惟有洛阳知。的解释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宋·汪遵

吹笛渔山晚照中,

孤舟渺渺荻花风。

一笑底关渔父事,

此心惟有洛阳知。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多抒发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见解,风格清新峻拔,意境深远,汪遵的咏史诗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傍晚的余晖中,渔山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一叶孤舟在茫茫的荻花丛中随风飘荡,我这一笑,哪里关乎渔父的闲情逸致,我的心中所念,只有远方的洛阳才能知晓。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山晚照、孤舟荻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以吹笛的渔父为背景,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一笑之间,似乎并不在意渔父的悠闲生活,而是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远方的洛阳,暗示着诗人内心有着更为深远的忧虑或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渔山晚照、孤舟荻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前两句写景,既展现了渔山的宁静美景,又暗示了诗人孤独漂泊的境遇;后两句抒情,诗人以一笑置之的态度,表达了对渔父生活的淡然态度,但随即又通过“此心惟有洛阳知”一句,透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有了更深的层次。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身处异乡,面对着宁静的自然景色,心中却涌动着对远方的思念和忧虑,洛阳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某种理想或追求,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抒发了对远方故乡或理想的深切思念。

汪遵的《江上闻笛》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咏史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渔父生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的思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