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壸可容魂大笑,王章不为死含愁。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朝代:南朝·宋

作者:鲍照

卞壸可容魂大笑,王章不为死含愁。

气调高于百尺楼,心期自出九霄头。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文学家、诗人,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诗文辞藻华丽,风格峻拔,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鲍照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其诗歌在南朝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卞壸的魂魄可以大笑于天地之间,王章即便面临死亡也不带一丝愁容。

他们的气概高远,超越了百尺高楼,心中的志向更是直冲九霄之外。

释义

“卞壸可容魂大笑”一句,卞壸是东晋时期的忠臣,以刚正不阿著称,此句意指其即便死后魂魄也能坦然大笑,表现出其无畏与豁达。“王章不为死含愁”一句,王章是西汉时期的忠臣,因直言进谏而遭杀害,此句表达了他即便面对死亡也毫无惧色,不带愁容,后两句则进一步赞美了他们的高尚气节和远大志向。

赏析

这首诗是鲍照对历史上忠臣义士的赞美之作,通过卞壸和王章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他们面对生死时的豁达与无畏,以及他们高远的气节和志向,诗中“气调高于百尺楼,心期自出九霄头”两句,更是将他们的精神境界推向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深深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

创作背景

鲍照生活在南朝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却长期得不到重用,这使他深感苦闷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上忠臣义士的赞美,来表达自己对高尚品德和远大志向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通过赞美卞壸和王章等历史人物,鲍照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