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海游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释敬安
数尽珊瑚百八子,
不闻闻处悟楞严。
潮音夜夜随僧定,
月影家家到客船。
作者简介
释敬安(1851-1912),俗名黄读山,字福馀,号寄禅,湖南湘潭人,他是晚清著名的诗僧,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首任会长,释敬安自幼聪颖好学,后因家道中落,投身佛门,他在文学和佛学上均有深厚造诣,诗作清新脱俗,深受时人赞誉。
译文
数尽了珊瑚树上那一百零八颗子(此处可能暗指佛珠或念珠的数量),
却仍未能从听闻之处领悟《楞严经》的深意。
海潮的声音夜夜伴随着僧人的禅定,
月影则家家户户地照进了客船。
释义
首句“数尽珊瑚百八子”以珊瑚树上的子(珠)为喻,可能暗指修行中的计数或念诵佛号,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执着与努力,次句“不闻闻处悟楞严”则表达了尽管努力修行,却仍未达到领悟《楞严经》深意的境界,透露出一种求而不得的无奈与困惑,后两句则通过海潮声和月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禅意氛围,暗示着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深刻感悟,首联通过“数尽珊瑚百八子”的具象描绘,引出了诗人对修行的执着追求;颔联则以“不闻闻处悟楞严”的转折,表达了修行中的困惑与无奈,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海潮声和月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禅意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敬安修行期间,作为一位深谙佛理的诗僧,释敬安在修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惑与挫折,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他对修行的执着追求,也透露出在修行道路上所遇到的困惑与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释敬安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在修行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