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云更垂渤海,任长鲸吹沫自盘旋。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沧海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空蒙云气千峰合,墨云更垂渤海宽。

浪涌洪涛蛟室暗,任长鲸吹沫自盘旋。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于明末,历经明清易代,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宋琬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其词则多抒发身世之感与家国之痛。

译文

茫茫的天空中,云雾缭绕,千峰仿佛被云雾紧紧包裹;墨色的乌云低垂,更显得渤海无边无际,广阔无垠,海浪汹涌澎湃,洪涛滚滚,蛟龙的巢穴在波涛中若隐若现;而那巨大的鲸鱼,在浪涛中自由吹吐泡沫,自在地盘旋游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渤海壮阔的自然景象,通过“空蒙云气”、“墨云更垂”等意象,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深邃,以“浪涌洪涛”、“长鲸吹沫”等动态描写,赋予画面以生机与活力,表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壮丽。

赏析

宋琬的这首诗以景写情,借渤海之景抒发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与不屈精神,首句“空蒙云气千峰合”,以云雾缭绕的千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次句“墨云更垂渤海宽”,则通过低垂的墨云与广阔的渤海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大海的壮阔与深邃,后两句“浪涌洪涛蛟室暗,任长鲸吹沫自盘旋”则以生动的动态描写,将大海的波涛汹涌、鲸鱼的自由自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

创作背景

宋琬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仕途坎坷,多次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面对浩瀚的渤海,有感而发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渤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不屈不挠、自由自在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