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已作同巢乌,南枝北枝名对呼。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乌夜啼

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绣窗。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十五已作同巢乌,南枝北枝名对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歌内容广泛,涉及山水、友情、爱情、历史等多个方面。

译文

黄昏时分,黄云笼罩在城边,乌鸦即将归巢,它们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秦川女子在织机上织着锦缎,碧纱如烟,隔绝了绣窗内外,她停下梭子,怅然若失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独自一人在孤房中泪水如雨般落下,十五岁的她已如同同巢的乌鸦,与爱人分隔两地,只能在南枝北枝间呼唤对方的名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川女子在织锦时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相思之苦的深刻感受,诗中“十五已作同巢乌,南枝北枝名对呼”两句,以乌鸦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恋人之间虽分隔两地,但心中仍彼此牵挂、相互呼唤的深情厚意。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秦川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黄云”、“乌啼”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停梭怅然”、“泪如雨”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女子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无奈,最后两句以乌鸦为喻,既形象又富有深意,将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的个人经历有关,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经历了许多离别与相思之苦,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秦川女子的相思之情,寄托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离别与相思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乌夜啼》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诗人成功地表达了离别与相思之苦,展现了恋人之间深情厚意的真挚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