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春风两度追游到,屐齿相寻路不迷。
万树绿阴闲坐久,一庭红雨看花时。
山光入眼清如水,林影拂衣凉似霏。
此去重来知几日,满溪风月待君归。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灵秀散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词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成就最大的,文学史上将他与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其诗风清新婉丽,独具一格,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传世。
译文
春风中我两次追寻着游玩的足迹来到这里,木屐的齿痕相互交错,但道路却不再让我感到迷茫,在万树绿荫中悠闲地久坐,观赏着一庭落花如雨的美景,山间的风光映入眼中清澈如水,林间的树影拂过衣裳凉爽如霏,这次离去后不知何时才能重来,满溪的风月都在等待着你的归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山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诗人两次追寻春风中的游踪,对山路的熟悉;颔联写诗人久坐绿荫中,观赏落花美景;颈联写山间风光的清新与凉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游山的期待与满溪风月的等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首联“春风两度追游到,屐齿相寻路不迷”写出了诗人对山路的熟悉与对游玩的热爱,颔联“万树绿阴闲坐久,一庭红雨看花时”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颈联“山光入眼清如水,林影拂衣凉似霏”进一步描绘了山间风光的清新与凉爽,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此去重来知几日,满溪风月待君归”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游山的期待与满溪风月的等待,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赵师秀游历山水之间时,作为一位热爱自然的诗人,赵师秀常常在山水间寻找灵感与慰藉,这首诗正是他在春日里游山时所写,通过描绘山间的美景与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