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勤王事久非,孤亭犹自记然犀。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记然犀亭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江左勤王事久非,孤亭犹自记然犀。

寒潮夜落千帆影,野烧秋明万井炊。

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不胜悲。

西风漫漫吹黄叶,独倚危栏看落晖。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3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因事下狱,谪戍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后得释,又任浙江按察使右佥事、四川按察使等职,宋琬的诗风清新俊逸,词则婉约含蓄,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

译文

江东勤王之事早已成为过往,但这座孤独的亭子依然铭记着当年点燃然犀照妖的壮举,寒冷的潮水在夜晚落下,映照着千帆的影子;秋天的野火在旷野中燃烧,照亮了万家的炊烟,我年老体衰,对于未竟的功名只能空自惋惜;近年来的人事变迁,更是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西风漫漫,吹落黄叶纷飞,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看着夕阳缓缓落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左(江东)勤王的历史遗迹和眼前孤寂的亭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勤王事久非”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事迹的远去,“孤亭犹自记然犀”则象征着历史的记忆和精神的传承,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年老功未成的遗憾和对世事无常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首联点明主题,以“勤王事久非”和“孤亭犹自记然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和记忆的永恒,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深化了主题,尾联以“西风漫漫吹黄叶,独倚危栏看落晖”作结,既描绘了凄凉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琬被贬谪或仕途不顺的时期,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历史感和爱国情怀的诗人,宋琬在面对个人遭遇和历史变迁时,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通过描绘江左勤王的历史遗迹和眼前孤寂的亭台,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他也通过抒发对年老功未成的遗憾和对世事无常的悲伤,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