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韦应物

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

空庭月色侵帘冷,夜雨花香入梦寒。

世事浮云多变幻,人情薄纸易摧残。

何当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闲。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自嘲自己这微小的身躯长久以来都在忙碌奔波,不知何时来到此地求学却未能有所成就而归,空旷的庭院中,月光侵入帘幕带来阵阵寒意,夜晚的雨水伴随着花香侵入梦境,让人感到一丝寒冷,世间的世事如同浮云一般多变幻莫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如同薄纸一样容易被摧残,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光下松风小径的自在悠闲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长久以来忙碌奔波却无所成就的自嘲,以及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空庭月色、夜雨花香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无奈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笑微躯长碌碌”开篇,直接点出诗人对自己忙碌奔波却无所成就的自嘲,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将内心的无奈与向往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是“世事浮云多变幻,人情薄纸易摧残”两句,更是深刻揭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残酷现实,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辞官闲居期间,在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己长久以来的奔波忙碌产生了深深的反思和自嘲,同时也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种心境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古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