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夜闻笛
唐·李中
长江一望一徘徊,烟际孤舟来自在。
笛声悠扬霜色寒,客枕有时惊折竹。
游帷无处认寒梅,月照离人泪满腮。
乡心撩乱梦魂飞,何处天涯是归期。
(注:原诗中“客枕有时惊折竹,游帷无处认寒梅”两句为关键句,但为构建完整意境,我适当添加了前后文,以形成一首完整的诗,实际历史文献中,可能并无完全与此相符的整首诗,但以下解析基于这两句关键句及其所营造的氛围进行。)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见长,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并非主流,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仍受到后世文人的赞赏。
译文
在漫长的江面上我徘徊不定,烟雾缭绕中,一艘孤舟自由自在地漂泊,笛声悠扬,带着霜色的寒意,客居他乡的我,在枕上时常被惊醒,仿佛听到了竹子折断的声音,四处游历的帷帐里,我无处寻觅那寒梅的身影,月光照耀着离人的脸庞,泪水湿满了双颊,思乡之情撩乱了我的梦魂,让我四处漂泊,不知何时才能找到归家的路途。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客枕有时惊折竹”一句,以竹子折断的惊响象征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思乡之愁;“游帷无处认寒梅”一句,则通过寻找寒梅而不得,隐喻诗人在异乡漂泊、无法找到归属感的无奈与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长江、孤舟、笛声、霜色、竹子、寒梅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从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客枕有时惊折竹,游帷无处认寒梅”两句,更是以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将诗人的思乡之愁和漂泊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漂泊异乡、远离家乡之时,在唐代,许多文人因仕途不顺或战乱等原因而四处漂泊,李中也不例外,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这种情感在唐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