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冶城
唐·刘禹锡
徐庾风流恨未销,东风肠断冶城桥。
燕台一去空回首,明月生寒水殿腰。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既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也有道家任运随缘、自然适意的思想因素,诗作风格刚健爽朗,寓意深刻。
译文
徐陵、庾信的风流遗恨尚未消散,东风吹过,令人在冶城桥上肝肠寸断,自从离开燕台后只能空自回首,望着那水中宫殿般建筑的腰部,明月升起,带来阵阵寒意。
释义
徐庾:指徐陵和庾信,二人均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文采风流著称。
风流恨未销:指二人的文学成就和遗憾未能完全被人理解和传承。
东风肠断冶城桥:借东风和冶城桥表达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伤感。
燕台一去空回首:燕台代指北方,诗人离开北方后,只能空自回首,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明月生寒水殿腰:以明月和水殿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凭吊古迹之作,通过对徐陵、庾信等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往昔风流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徐庾风流恨未销”一句,既是对徐陵、庾信文学成就的赞美,也隐含了对他们未能完全被人理解和传承的遗憾,而“东风肠断冶城桥”则以景寓情,将诗人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燕台一去空回首”和“明月生寒水殿腰”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冶城时,触景生情,回忆起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以及自己曾经的经历和遭遇,从而有感而发,通过这首诗,刘禹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