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已先声雷隐隐,雨宜洒道即纷纷。全诗是什么?

小星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雨

唐·徐铉

雷已先声雷隐隐,雨宜洒道即纷纷。

云开日出明如镜,水涨溪桥没半痕。

作者简介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南唐时,累官至吏部尚书、知枢密院,后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历任太子率更令、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年),徐铉去世,年七十六,赠吏部尚书,徐铉工于书法,擅长李斯小篆,与弟徐锴并有文名,世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其文辞精妙,有《骑省集》等传世。

译文

雷声已经预先响起,雷声隐隐传来,细雨应当适时洒落在道路上,即刻就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当云层散去,太阳出来,天空明亮得如同镜子一般;溪水因雨水而上涨,溪桥被水淹没了一半的痕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初至的景象,首句“雷已先声雷隐隐”以雷声作为春雨的前奏,预示着雨的到来;次句“雨宜洒道即纷纷”则直接描绘了春雨纷纷扬扬洒落在道路上的情景,后两句“云开日出明如镜,水涨溪桥没半痕”则通过云散日出、溪水上涨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春雨后的清新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初至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首句以雷声开篇,既点明了时节,又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次句则直接切入主题,以“纷纷”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细密和急促,后两句则通过云散日出、溪水上涨等细节,进一步展现了春雨后的清新和生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徐铉归宋之后,他在仕途上虽有所波折,但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春雨作为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徐铉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春雨初至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徐铉作为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艺术修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