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高
宋·陆游
我登绝顶尚残醉,眼前惶惑不可记。
但见群山皆自失,不知何处是天际。
风吹云散忽开朗,万象森罗入眼底。
人生快意须此时,莫待白发空悲涕。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登上山峰绝顶时还带着几分酒意未消,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惶惑,许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只看见群山仿佛都迷失在了云雾之中,分辨不出哪里是天际的尽头,忽然一阵风吹散了云雾,眼前豁然开朗,万千景象都清晰地映入眼帘,人生中最快意的时刻莫过于此,不要等到年老白头时才空自悲伤流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写诗人带着酒意登上绝顶,眼前景象虽壮观但心中却感到惶惑,许多细节已模糊不清,中间两句通过“群山皆自失”和“不知何处是天际”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登高后的迷茫与震撼,后两句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快意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前两句的“残醉”和“惶惑”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中间两句的群山迷失和天际难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迷茫感,同时也为后文的豁然开朗做了铺垫,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快意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陆游一生忧国忧民,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晚年生活颇为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快意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