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其一
宋·苏轼
小閒便欲巾车去,只欲论文非看花。
白发故交心自在,青山何处不吾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稍有闲暇便想驾着巾车出游,但我的目的只是想要与你讨论文章,而非去赏花,与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朋友相交,内心自在无拘,无论身处何方,青山绿水间都仿佛是我的家。
释义
小閒便欲巾车去:稍有闲暇,便想驾车出游,巾车,古代一种有帷幕的车子,这里代指出游的车子。
只欲论文非看花:只想与你讨论文章,而非去赏花。
白发故交心自在:与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朋友相交,内心自在无拘。
青山何处不吾家:无论身处何方,青山绿水间都仿佛是我的家。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孔毅父(孔平仲)之间的唱和之作,诗中表达了苏轼对与友人交流学问、探讨文章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淡泊态度,首句“小閒便欲巾车去”,以出游为引子,但紧接着的“只欲论文非看花”则点明了出游的真正目的——与友人讨论文章,而非欣赏花景,这既体现了苏轼对学问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淡泊态度,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友相伴,青山绿水间都仿佛成了自己的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北宋时期与友人孔毅父之间的唱和之作,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与友人的交流,在与孔毅父的交往中,苏轼深感其学识渊博,两人经常一起讨论文章、诗词等话题,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苏轼对与友人交流学问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也透露出苏轼对自然的淡泊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