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淅淅满征衣,天畔危亭面翠微。的解释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西风淅淅满征衣,天畔危亭面翠微。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古城村)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曾写过不少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等,柳宗元的诗,数量不多,但大都留存了下来,并流传千古。

译文

登上柳州高楼,远望无边的荒野,海天相连,愁绪茫茫,狂风惊起,吹得芙蓉花摇摇摆摆,密雨倾斜,打湿了薜荔的绿叶,岭上的树木重重叠叠,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蜿蜒,仿佛像九回的肠,西风吹得征人衣衫萧瑟,独自站在高高的亭台上,面对苍茫的翠微山色。

释义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柳州城楼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愁思,前六句写登楼远望,所见皆是苍茫之景,暗含愁绪;后两句则直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西风淅淅,征衣满袖,危亭独立,面对翠微,更添一层悲凉。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中寓含深情,通过描绘柳州城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愁苦,诗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以自然景象的动荡不安,象征诗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而“西风淅淅满征衣,天畔危亭面翠微”两句,则以西风的萧瑟、征衣的满袖,以及危亭的独立、翠微的苍茫,共同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当时,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到贬谪,在永州期间,柳宗元虽然身处逆境,但并未消沉,而是积极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