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通幽语耐含咀,相对沈思转凄独。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长

唐·白居易

宵深寂寂卧烟霞,心绪萦回似乱麻。

偶通幽语耐含咀,相对沈思转凄独。

霜天月落树无花,风地叶干霜似雪。

此时何处最关情,漏转灯昏梦未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深夜寂静,我独自躺在烟霞之中,心绪像乱麻一样缠绕不清。

偶尔与人通些幽深的言语,值得细细品味咀嚼,但相对沉思时却更加凄清孤独。

霜降之夜,月亮落下,树上没有花朵,风扫过地面,叶子干枯,霜白如雪。

这个时候,哪里最让我动情呢?是漏壶滴水声中的深夜,还是灯火昏暗、梦境未成的时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的孤寂心境,首联写深夜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纷乱;颔联通过“偶通幽语”和“相对沈思”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与人交流的短暂慰藉和沉思时的凄清孤独;颈联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霜月、无花之树、干叶和霜雪,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尾联则通过问句,表达了诗人对此时此景的深切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纷乱,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与人交流的短暂慰藉与沉思时的凄清孤独进行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孤独感,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内心的孤寂,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生活孤寂,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纷乱,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的心境和生活状态,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特点,通过个人的孤寂感受,折射出社会的冷漠和人生的无常。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