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愁雨鹃愁晓,隔幕鸳鸯自深宿。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别添愁句

乌鸦愁雨鹃愁晓,隔幕鸳鸯自深宿。

作者及朝代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后裔,工诗,擅长绝句,多写闺情、乡思,内容较狭窄,但词旨深婉动人,艺术上颇有特色。

作者简介

刘方平是唐代一位不太为人所知的诗人,但其诗作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他的作品多描写闺情、乡思,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前半部分)

纱窗外的阳光逐渐西斜,黄昏悄然降临,

金碧辉煌的宫殿里空无一人,只见泪痕斑斑。

寂寞空旷的庭院中春意已晚,

梨花落满一地,大门紧闭不开。

(别添愁句)

乌鸦因雨而愁苦,杜鹃因晓而哀啼,

隔着帷幕,鸳鸯却独自在深夜里安眠。

释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宫中孤独寂寞的情景,通过黄昏的纱窗、金屋的泪痕、空庭的寂寞和满地的梨花,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哀怨和无奈,而“别添愁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通过乌鸦、杜鹃和鸳鸯的意象,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孤独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宫中女子的孤独与哀怨,前半部分通过黄昏的纱窗、金屋的泪痕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后半部分的“别添愁句”则通过乌鸦、杜鹃和鸳鸯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乌鸦和杜鹃都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悲鸟,它们的叫声常常引发人们的哀愁和思念,而鸳鸯则是象征爱情的鸟类,但在这里却独自在深夜里安眠,与前面的孤独氛围相呼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方平的个人经历或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唐代是一个社会风气开放、文化繁荣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刘方平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反映当时社会中一些女性的孤独和无奈,或者表达自己对人生、爱情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也可能与刘方平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乌鸦愁雨鹃愁晓,隔幕鸳鸯自深宿”这句并非刘方平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添加的“别添愁句”,用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原诗的情感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