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江送别
宋·释绍嵩
西风瑟瑟秋江寒,远树微茫落日残。
貌得西方金粟影,大江东去泛慈航。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禅意,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同时融入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西风吹拂着秋日的江面,带来阵阵寒意,远处的树木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朦胧而遥远,我描绘出了西方极乐世界中金粟如来(或指佛影)的庄严形象,仿佛看到大江东去,载着慈悲之舟(慈航)驶向彼岸。
释义
西风瑟瑟秋江寒:描绘了秋日江面的萧瑟景象,西风带来寒意。
远树微茫落日残:远处的树木在落日余晖中模糊不清,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
貌得西方金粟影:指诗人通过笔墨描绘出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影,象征着佛教的庄严与神圣。
大江东去泛慈航:以大江东去比喻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程,泛慈航则寓意着以慈悲为舟,渡人过苦海。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江景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佛教思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首句“西风瑟瑟秋江寒”以秋风、秋江为引子,奠定了全诗清冷、萧瑟的基调,次句“远树微茫落日残”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朦胧与深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秋日黄昏。
后两句“貌得西方金粟影,大江东去泛慈航”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影,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向往;以大江东去比喻人生的无常与流转,而“泛慈航”则寓意着以慈悲为怀,渡人过苦海,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宗教之韵,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佛教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宋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佛教文化广泛传播,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影响,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创作自然离不开佛教思想的熏陶与自然景观的启迪,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秋日江畔送别友人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又寄托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