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水面无多蕊,香喷风前敌万枝。出自哪首诗?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花开水面无多蕊,香喷风前敌万枝。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虽然妖艳但缺乏气格,池塘上的荷花清雅却缺少情韵,牡丹花在水中开放时花蕊并不繁多,但它在风中散发的香气足以胜过万枝花卉,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当它开花的时候,整个京城都会为之轰动。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芍药、芙蕖(荷花)与牡丹,突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前两句写芍药妖艳无格、荷花清雅少情,为后两句写牡丹的真国色作铺垫。“花开水面无多蕊,香喷风前敌万枝”两句,既描绘了牡丹在水中开放时的景象,又强调了其香气之浓郁,足以压倒群芳。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展现了牡丹作为国花的独特魅力,诗人先以芍药和荷花作为陪衬,指出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终究不如牡丹,诗人用“花开水面无多蕊,香喷风前敌万枝”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的形与神,既写出了其花朵的娇艳,又突出了其香气的浓郁,诗人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两句作结,点明了牡丹在京城中的崇高地位,也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由衷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对牡丹的喜爱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有关,唐代社会风气开放,赏花之风盛行,牡丹作为当时的名贵花卉,备受人们喜爱,刘禹锡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牡丹的赞美之情,也可能在借牡丹之名,讽刺当时社会中那些徒有其表、缺乏内在品质的人和事,诗人也通过赞美牡丹,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花开水面无多蕊,香喷风前敌万枝”这两句诗在描绘牡丹时非常生动,但它们在整首诗中更多地是起到烘托和铺垫的作用,而整首诗的核心则是通过对比和烘托的手法,突出牡丹作为国花的独特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