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种陶盆当曲池,远观亵玩总称奇。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赏荷

朝代:宋

作者:李纲

荷种陶盆当曲池,远观亵玩总称奇。

碧叶连天遮碧水,红蕖照日映红泥。

清风拂面香盈袖,明月入窗影满堤。

此景人间何处有,只应天上觅仙姿。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纲虽为宋代名臣、文学家,但并无直接证据表明他写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抗金名臣,他生于北宋末年,历经靖康之变,后致力于抗金复国,曾任宰相,李纲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其文学造诣也颇深,诗词文章皆有传世之作,以刚正不阿、忧国忧民著称。

译文

将荷花种植在陶盆中,仿佛就是一个微型的曲池,无论是远远地观赏,还是近处细细地玩味,都让人称奇不已,碧绿的荷叶连天蔽日,遮住了清澈的池水;红色的荷花在阳光映照下,与红色的泥土相映成趣,清风拂面而来,花香盈满衣袖;明月照进窗棂,花影洒满河堤,这样的美景在人间哪里还能找到呢?恐怕只有在天上才能寻觅到如此仙姿绰约的景象吧。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盆荷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荷种陶盆当曲池”一句,点明了荷花的生长环境,虽在盆中,却宛如曲池;“远观亵玩总称奇”则写出了荷花无论远近观赏都令人称奇的特点,接下来两句通过“碧叶连天”、“红蕖照日”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荷花的美丽和生机,最后两句则以“此景人间何处有,只应天上觅仙姿”作结,将荷花的美丽提升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赏析

本诗以荷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神韵,诗人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荷花的形态、色彩、香气等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远观”、“亵玩”等视角的转换,以及“清风拂面”、“明月入窗”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虚构)本诗创作于李纲晚年时期,当时,李纲因抗金复国之功被朝廷排挤,晚年生活较为孤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看到了一盆荷花,被其美丽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赏荷》诗,诗中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和赞美,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