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钩斜上夜迢迢,瓜果当筵冷露飘。的释义

小编7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中秋夜月》,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中秋夜月

宋·梅尧臣

月钩斜上夜迢迢,瓜果当筵冷露飘。

暗觉玉绳低度阁,静闻银汉落天桥。

楼头远望千山外,林影参差尽染霄。

此夕相思君不见,清光冷浸美人腰。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叔父荫,补河南主簿,后仕历国子监直讲、知建德县、知襄州、监湖州税、国子监直讲、知康州、召试馆职,赐进士出身,历太常博士、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好学,曾从母舅学诗,多写古体,后转师“太学体”,作诗以风格古淡著称,欧阳修曾称其为“诗老”,陆游则称誉他“为唐律中第一流”,刘克庄称他的诗“本朝第一”,梅尧臣的诗风平淡含蓄,语言朴素自然,形象生动逼真,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开启了宋诗的时代风貌,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译文

月牙斜挂在夜空,夜色漫漫无边,瓜果摆在筵席上,冷露随风飘散,暗暗觉得玉绳星低低地划过楼阁,静静地听到银河水从天桥落下,在楼头远望千山之外,林影参差不齐,全都染上了夜空的颜色,这个夜晚我思念你,你却看不见,清冷的月光浸透了美人的腰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通过月钩、冷露、玉绳、银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远望千山、林影参差等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此夕相思君不见,清光冷浸美人腰”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中秋的月色融为一体,表现出深深的相思之苦。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夜月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清冷,诗人以月钩斜上、冷露飘散等自然景象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接着通过玉绳低度、银汉落天等天文现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的营造,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诗人也不忘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远望千山、林影参差等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最后一句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中秋的月色融为一体,表现出深深的相思之苦和无尽的哀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中秋题材诗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梅尧臣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后虽得官但职位不高,他一生热爱诗歌创作,对自然景象和人生情感有着深刻的感悟,中秋之夜,月圆人团圆,但诗人却身处异乡,思念亲人,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情感的细腻描绘。

是对梅尧臣《中秋夜月》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