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事
唐·张籍
儒风鼎盛田多稼,早愿三边洗甲兵。
海内如今无一事,垂竿空老钓台名。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平易近人,风格自然流畅,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张籍的诗歌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儒家的教化繁荣昌盛,田野里庄稼丰收;
我早年就希望边疆能够平息战乱,让士兵们放下武器。
如今国家内部平安无事,四海升平;
而我,却只能在这钓台上空自老去,垂钓以终。
释义
首句“儒风鼎盛田多稼”描绘了当时社会儒家文化的繁荣和农业生产的丰收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次句“早愿三边洗甲兵”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和平、战争停止的渴望和期盼,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个人的感慨,虽然国家已经安定,但自己却无法实现早年的抱负,只能在钓台上度过余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儒家的繁荣和农业的丰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前两句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望;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个人的无奈和遗憾作为结尾,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钓台”这一意象,既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暗示了自己无法实现早年抱负的遗憾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唐代中期以后,边疆战争频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张籍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边疆战争和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呼吁人们关注边疆问题,期盼和平的到来,诗人也可能在个人的仕途和生活中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使得他在诗歌中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这种情绪与他对边疆和平的期盼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首诗歌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