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农耕催战
宋·陆游
围棘侵天催速战,土膏得雨要深耕。
农夫力尽期年稔,野老心忧半夜灯。
铁马金戈空自许,青衫白发为谁凭。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听径声。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诗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荆棘丛生直逼天际,仿佛在催促人们迅速投入战斗(此处借指农耕的紧迫性);土地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肥沃,正是需要深耕细作的时候,农夫们竭尽全力期盼着来年的丰收,而乡村的老者则忧心忡忡,半夜还亮着灯火,自己空有铁马金戈的壮志,却无从施展;青衫白发,不知为谁而倚靠,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在月光下聆听松风拂过小径的声音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农耕时节的紧迫与农夫的辛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首联以“围棘侵天”象征困难重重,“催速战”则暗含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颔联直接描写农耕场景,强调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农民的辛勤付出;颈联转而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诗人虽有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的无奈;尾联则寄情山水,向往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生活境界。
赏析
本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含蓄深沉,首联以“围棘侵天”象征时局的艰难,既是对农民生活环境的描绘,也是对国家局势的隐喻,颔联则通过“土膏得雨”与“要深耕”的对比,突出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付出的艰辛,颈联的转折,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尾联则以归隐山林为愿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情境)此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内外交困,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陆游虽心怀壮志,但屡遭排挤打压,无法实现其报国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