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投止谁家俭,花事飘残春梦婆。全诗是什么?

小星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客中杂感

清代:黄景仁

异乡投止谁家俭,花事飘残春梦婆。

检点行装三载路,栖栖犹在客途多。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景仁(1749年—1783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便病逝于山西运城,他的诗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情感真挚动人,风格苍凉遒劲,为清代诗坛中独树一帜的杰出代表。

译文

在异乡投宿,不知哪户人家能够接纳我这贫寒的旅人;花儿凋零,春天的梦境也像那老妇人的梦一样,变得模糊不清,整理行装,回顾这三年来漂泊的路途,发现自己依然大多时间都在客居他乡,不得安宁。

释义

异乡投止谁家俭:异乡,指外地;投止,指投宿;谁家俭,意为哪家能够接纳我这贫寒之人。

花事飘残春梦婆:花事,指花期;飘残,凋零;春梦婆,典出《太平广记》,喻指春天的梦境短暂而虚幻。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客居异乡时的感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首句“异乡投止谁家俭”直接点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困境,以“谁家俭”三字,透露出诗人因贫寒而难以找到栖身之所的辛酸,次句“花事飘残春梦婆”以花喻人,借春天的短暂和梦境的虚幻,暗喻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后两句“检点行装三载路,栖栖犹在客途多”则是对前三年的漂泊生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表达了诗人对长期客居他乡、不得归家的深深叹息。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和心灵挣扎。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生计奔波,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异乡漂泊时,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未来的不确定,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