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读
宋·陆游
几番风雨夜来磨,起读文山正气歌。
壮气凛然千古在,英魂不散万年多。
灯前慷慨人如旧,枕上悲歌泪满河。
欲问旌旗何处是,夜深空自倚阑干。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经过几番风雨的洗礼,夜晚我起来诵读文天祥的《正气歌》,那份壮烈的气概凛然长存于千古之间,英魂不散,流传了万年之久,在灯前我慷慨激昂,仿佛文天祥依旧在世;枕上悲歌,泪水如河般流淌,想要询问那旌旗飘扬的地方在哪里,却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倚靠在栏杆旁。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对文天祥《正气歌》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以及自己对于国家兴亡、英雄气概的感慨,通过风雨夜的背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屈,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以风雨夜为背景,借读《正气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首联“几番风雨夜来磨,起读文山正气歌”直接点题,既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夜晚,又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颔联“壮气凛然千古在,英魂不散万年多”进一步赞美了文天祥的英勇与不朽,表达了诗人对其精神的崇敬,颈联“灯前慷慨人如旧,枕上悲歌泪满河”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哀愁,尾联“欲问旌旗何处是,夜深空自倚阑干”则以问句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无奈。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外患频仍的时代,诗人自己虽然胸怀壮志,但屡遭排挤和打压,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对文天祥这样的英雄人物充满了敬仰和向往,文天祥的《正气歌》不仅是一首激励人心的诗篇,更是对陆游等爱国志士的一种精神鼓舞,陆游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读起《正气歌》,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