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寺
唐·贾岛
岩岫悬苍壁,扃扉掩绿苔。
涧鸟静听游子语,林僧争乞老夫诗。
休言归去欹眠久,且喜闲来得坐时。
茶灶本相宜,何须问归期。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山岩的洞穴里悬挂着苍黑的石壁,寺门紧掩着长满了青苔,山涧中的鸟儿静静地聆听游子的话语,林中的僧人争相乞求老夫的诗篇,不要说归家后斜倚在床上久久难眠,且喜现在闲暇时得以静坐片刻,茶灶本就与山寺相宜,何必询问归家的日期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幽静环境和僧侣们的生活状态,首联写山寺的幽静和荒凉,颔联通过涧鸟静听游子语和林僧争乞老夫诗,展现了山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以及诗人受到僧人们的尊敬和欢迎,颈联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寺生活的自在和惬意,无需问归期。
赏析
这首诗以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幽静环境和僧侣们的生活状态,诗中“涧鸟静听游子语,林僧争乞老夫诗”两句尤为传神,前者表现了山寺的宁静和鸟儿对游子的好奇,后者则展现了僧人们对诗人的敬仰和喜爱,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闲适和自在的气息。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可能是贾岛在游历山寺时所作,他通过描绘山寺的幽静环境和僧侣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山寺生活的喜爱和留恋,在创作这首诗时,贾岛可能正处于一种心境平和、超脱世俗的状态,因此能够创作出如此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