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夜寂两相对,万里不寄长相思。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长相思

唐·白居易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天清夜寂两相对,万里不寄长相思。

鱼沈雁去无踪迹,水阔天长恨难期。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译文

天清月明夜寂静,我们两人遥遥相对,即使相隔万里,我也不会寄去表达长相思的信件。

释义

这句诗“天清夜寂两相对,万里不寄长相思”表达了诗人与所思之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在清朗寂静的夜晚,两人的心灵却仿佛能够相互感应,尽管思念之情如此深切,诗人却选择不寄去表达相思的信件,这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暗示了相思之苦的难以言表和无法传递。

赏析

这句诗以其简洁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奈,天清夜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为诗人的相思之情提供了背景,而“两相对”则强调了诗人与所思之人之间的心灵感应,即使相隔万里,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万里不寄长相思”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或许认为,即使寄去了相思的信件,也无法真正缓解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使得这句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思念远方亲人或恋人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身处异乡,与所思之人相隔万里,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奈,在清朗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面对明月,思绪万千,最终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诗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奈,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异乡漂泊、思念亲人的普遍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