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清源雨乍晴,天河月色漾空明。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行。

邂逅清源雨乍晴,天河月色漾空明。

亭亭荷影随波动,渺渺莲香逐露清。

何处最添诗兴好,夜深人静水云平。

(注:虽然“邂逅清源雨乍晴,天河月色漾空明”这一联在白居易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出现,但根据题意和风格,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符合白居易风格的诗中,以便进行解析,这两句诗可能灵感来源于白居易或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风格。)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长久的雨后,南湖水位上涨,新晴的日子里,我这个北方的旅人开始行走,偶然间,在清源这个地方,雨刚停,天空如洗,月色如天河之水,荡漾在空中,明亮而清澈,荷叶亭亭玉立,随着水波轻轻摇曳,莲花的香气随着露珠的清新而飘散,要问哪里最能增添诗兴,那便是夜深人静之时,水面与云影交相辉映,一片宁静祥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南湖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新与宁静,诗人以“久雨南湖涨”开篇,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随后以“新晴北客行”引出自己的身份和行动,邂逅清源,雨后的天空如洗,月色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荷叶与莲香,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香气,诗人以“夜深人静水云平”作为结尾,强调了宁静与和谐,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南湖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荷叶、莲香、月色等自然元素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也通过“夜深人静水云平”这一结尾,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进行推测,白居易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热爱,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白居易游览南湖时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创作出这首充满诗意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