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蹋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杜甫

翦羽衔花碧袖中,羽衣翻舞绣芙蓉。

尽日蹋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它(指鸡)用剪刀般锋利的爪子衔着花朵,碧绿的衣袖中藏着美丽的羽毛,它身着羽衣,翩翩起舞,如同绣出的芙蓉花一般绚烂,整天站在冰上,单脚翘起,既不鸣叫也不动弹,它的心意究竟如何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鸡的静态形象,展现了其独特的姿态和内在的神韵,首句“翦羽衔花碧袖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鸡的羽毛和姿态,次句“羽衣翻舞绣芙蓉”则进一步强化了其美丽和动态感,后两句“尽日蹋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则通过鸡的静态表现,引发读者对其内心世界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鸡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鸡的静态形象,传达了一种深沉、内敛的美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和内在价值的思考,诗中“尽日蹋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两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鸡的坚韧和毅力,又暗示了其内心的丰富和复杂,这种以静写动、以物喻人的手法,使得这首诗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是杜甫在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过程中所写,杜甫一生历经坎坷,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将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寒冷的冬日,观察到一只鸡在冰上站立不动的情景,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