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二)
唐·韩愈
怜君桂玉苦羁栖,强项逢人未肯低。
贾谊才高翻遭贬,冯唐身老始为齐。
犹能倜傥留宾客,共待时清合奋飞。
作者及朝代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韩愈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他早年仕途不顺,曾三次被贬,但他始终秉持正直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在唐代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诗文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思想深刻,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我同情你像桂树和玉石一样珍贵却遭受困苦,被世俗所羁绊而不得自由,你性格刚强,遇到别人也从不低头屈服,就像贾谊那样才华横溢却反被贬谪,冯唐那样年老时才得到重用,但你仍然能够豪爽地接待宾客,共同期待时局清明,一起奋发高飞。
释义
这首诗是韩愈对李愬的赞美和同情之作,诗中“桂玉”比喻珍贵,“羁栖”指被束缚不得自由。“强项”形容性格刚强不屈,“未肯低”表示不向世俗低头,贾谊和冯唐的典故分别用来形容李愬的才华和遭遇,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愬的期望和鼓励。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李愬的才华、品格和遭遇,诗人对李愬的同情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怜君桂玉苦羁栖”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李愬的同情,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而“强项逢人未肯低”则展现了李愬的刚强不屈和独立自主的品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韩愈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和文学家,对时局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愬的同情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时局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李愬是唐代著名的将领,曾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在仕途上也曾遭遇挫折和困境,这与韩愈的遭遇有相似之处,韩愈在诗中表达了对李愬的深切同情和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