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流水何心计,幽兴饶时即是家。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浮云流水何心计,幽兴饶时即是家。

岩竹引风香满袖,洞花含露色如霞。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采药茶。

不问人间争竞事,此中自得岁华嘉。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浮云与流水无心计较去留,当心中充满幽雅的兴致时,此地便是我的家,岩石间的竹子随风摇曳,香气盈袖;山洞中的花朵含着露珠,色彩斑斓如霞,闲暇时,我常在石上静观流水潺潺;兴致来时,便到松林间采摘药茶,不关心人间的争斗与竞争,我自然能享受到美好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首联“浮云流水何心计,幽兴饶时即是家”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心境,认为自然界的浮云流水无需计较去留,自己只要心中有幽雅的兴致,哪里都是家,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好,如岩竹的香气、洞花的色彩、流水的潺潺、松间的药茶等,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物我两忘的意境,尾联“不问人间争竞事,此中自得岁华嘉”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争斗的摒弃和对山居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浮云流水何心计”一句,既是对自然界无拘无束状态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而“幽兴饶时即是家”则体现了诗人对家的独特理解,认为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居所,更是心灵的归宿,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宁静感受,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皎然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