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翳桑吟
唐·韦庄
瑶林中有翳桑儿,鼎贵生涯不救饥。
曾读古书知礼义,也随流俗竞华侈。
一朝祸起萧墙内,始觉空携满袖悲。
回首故园荒草里,伤心不似旧时枝。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及《全唐诗补遗》录其诗三百余首。
译文
在那美丽的瑶林之中,有一个名叫翳桑的少年,尽管他出身尊贵,享受着显赫的生活,却仍然无法摆脱饥饿的困扰,他曾经读过古人的书籍,知晓礼义之道,但却又随波逐流,竞相追求奢华与浮华,一旦祸起萧墙之内,家族内部发生了变故,他才猛然醒悟,发现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和满袖的悲伤,却无力改变现状,当他回首望向那荒芜的故园,只见荒草萋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伤心与哀愁,那曾经的枝头,再也不复往日的生机与繁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翳桑儿的命运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无常,瑶林中的翳桑儿,虽然出身尊贵,但生活并不如意,他既懂得礼义之道,却又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当家族遭遇变故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无力与悲哀,回首故园,只见一片荒凉,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伤感。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翳桑儿为线索,巧妙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无常,诗中通过对比翳桑儿曾经的尊贵与后来的落魄,以及他对礼义与浮华的双重态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诗人也通过描绘故园的荒凉与翳桑儿的悲伤,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个人的经历有关,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可能亲身经历了家族的兴衰与个人的坎坷,从而产生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过去的无限怀念,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对翳桑儿命运的同情与感慨,也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