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小有洞天之约
宋·白玉蟾
安得翩然蚤握手,楼头十日留小有。
洞天深处锁烟霞,丹灶无人长瑶草。
我欲乘风归去来,不知人世几寒暑。
他年倘遂还山计,月满松风径路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玉蟾(1194年-?),南宋道士、诗人、书画家,本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他博学多才,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是南宋时期著名的道教全真南宗五祖之一。
作者简介
白玉蟾自幼聪慧过人,后随师学道,游历四方,广交名士,其诗文书画皆有所成,尤其在道教修炼和诗词创作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道家的超脱与飘逸,又蕴含着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译文
怎样才能早早地与你相见并紧紧握手,在楼头留下十日的美好时光于小有洞天之中?那洞天福地的深处被烟霞所笼罩,炼丹的炉灶旁无人照料,瑶草却长得茂盛,我渴望乘风归去,不知人世间已经过了多少寒暑,将来如果能够实现归隐山林的心愿,那时月光将洒满松风小径,道路也将自然敞开。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相聚于小有洞天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道家仙境的憧憬和归隐山林的愿望,诗中“翩然蚤握手”形容急切相见的心情,“楼头十日留小有”则是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洞天深处的景象和表达归隐的意愿,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家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小有洞天”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仙境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诗中“安得翩然蚤握手”一句,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相聚时光的珍视,而“洞天深处锁烟霞,丹灶无人长瑶草”则通过描绘仙境的幽静与神秘,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道家的超脱与飘逸,又蕴含着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白玉蟾生活在南宋末年,那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深感世俗的纷扰和无奈,于是将目光投向了道家文化,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道家仙境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玉蟾作为一位道教全真南宗五祖之一的深厚道学修养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