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变体(含关键词“先期不见飞鸿信,予怀渺渺默无言”意境融入)
江楼夕望有怀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思绵绵,先期不见飞鸿信。
山阔川长情更远,予怀渺渺默无言。
灯火微茫城影淡,星河闪烁水天连。
江楼独倚消长夜,唯待清风寄远天。
(注:此变体为根据要求虚构,旨在融入关键词并保持原诗风格与意境,非白居易实际作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变体)
向东遥望海天相接之处,思绪绵绵不绝,却迟迟未见远方飞鸿传来的书信,山川辽阔,情感也随之延伸,我的内心渺渺茫茫,只能默默无言,城中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微弱而模糊,星河在天际闪烁,与水天一色相连,我独自倚靠在江楼上,度过这漫长的夜晚,只希望能有清风将我的思念带向远方。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江楼夕望的景象,融入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海天东望思绵绵”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次句“先期不见飞鸿信”则具体说明了思念的原因——未能收到远方友人的书信;接着通过“山阔川长情更远”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远与广阔;最后以“予怀渺渺默无言”和江楼独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盼。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楼夕望的壮丽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如“海天东望”、“山阔川长”等,既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壮美,又暗喻了情感的深远与绵长,而“先期不见飞鸿信”与“予怀渺渺默无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与孤寂,使全诗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虽然此变体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结合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此诗可能是在他某个被贬谪或远离家乡的时刻,独自登上江楼,眺望远方,思念友人,心中充满孤寂与期盼之情时所作,通过诗歌,他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