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李当年寓此楼,下楼倏忽已三秋。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仙李楼怀古

唐·韦庄

仙李当年寓此楼,下楼倏忽已三秋。

空庭日暮鸟飞散,旧友如云何处求。

往事如烟随梦去,繁华落尽水东流。

凭栏独吊兴亡事,无限惆怅满心头。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及解析,历史上韦庄并无此诗确切记载。)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词作则多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韦庄一生历经战乱流离,其作品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当年仙人般的李姓人物曾寓居在这座楼上,而他下楼离去仿佛只是一瞬间,却已过了三个秋天,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纷纷飞散,那些昔日的旧友如同云彩般消散,不知何处寻觅,往事如同烟雾般随着梦境消逝,曾经的繁华也已落尽,如同流水东逝,我独自倚栏凭吊这些兴亡之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历史人物(以“仙李”代指)曾寓居的楼阁,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下楼倏忽已三秋”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而“空庭日暮鸟飞散”和“旧友如云何处求”则进一步渲染了物是人非的凄凉氛围,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兴亡更替的感慨和内心的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怀古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抒情氛围,诗人通过对“仙李”这一虚构人物的描绘,巧妙地寄托了自己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倏忽已三秋”的对比,以及“空庭”、“日暮”、“鸟飞散”等意象的运用,都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也通过“凭栏独吊兴亡事”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韦庄对当时社会动荡、人事变迁的深刻感受,韦庄一生历经战乱流离,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惆怅,这首诗也体现了韦庄作为一位敏感而深情的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