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翁不负登高兴,消处觥船一棹空。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诗翁不负登高兴,消处觥船一棹空”,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晚登城北门》,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秋晚登城北门

宋·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吟啸,身世安危入梦愁。

诗翁不负登高兴,消处觥船一棹空。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我头裹一幅幅巾,手扶一根藜杖,站在北城头上放眼远眺,只见萧瑟的秋风卷地而来,吹得草木摇落,满目凄清,远处烽火一点,传来的是报捷的喜讯;那成行南飞的大雁,正带着秋日的寒意,眼前的山河,到处充满着兴废的遗迹,供我们凭吊吟咏;想到自己的身世,虽然安危难以预料,但思及报国之志未遂,就令人慷慨悲歌,愁绪满怀,作为一个诗人,我总算是不辜负这次登高的兴致了,就用酒来排遣萦绕心头的忧愁吧,直到喝得酩酊大醉,觥船里的酒也空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高远望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山河破碎、身世飘零的感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幅巾藜杖”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卷地西风”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一点烽传散关信”暗示了边疆的战事,“两行雁带杜陵秋”则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借酒消愁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山河兴废供吟啸,身世安危入梦愁”两句,就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而“诗翁不负登高兴,消处觥船一棹空”两句,则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借酒消愁的豪放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北方金朝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和愤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殷切期望。

《秋晚登城北门》是陆游的一首优秀诗作,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