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画虚传书尾意,填词苦说梦中还。的解释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情

唐·李商隐

寄画虚传书尾意,填词苦说梦中还。

远山长伴孤云影,明月空余泪满衫。

别后相思何处寄,天涯芳草自凄凄。

空庭寂寞花无语,独坐闲吟到夜阑。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寄来的画作难以完全传达书信末尾的情意,填词苦诉只能在梦中归来的遗憾,远山总是伴随着孤云的影子,明月之下只留下我泪水沾满衣衫,离别之后相思之情无处寄托,天涯海角的芳草也显得凄凄可怜,空旷的庭院里寂寞无声,花儿也默默无语,我独自坐着吟诵诗句直到夜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首联通过“寄画”和“填词”两个细节,展现了诗人试图通过艺术手段传达情感的努力,但终究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深情,颔联以“远山”和“明月”为象征,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思念的氛围,颈联直接抒发了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以及面对天涯芳草时的凄凉感受,尾联则以“空庭”和“独坐”为场景,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吟诵的寂寞形象。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首联的“寄画虚传书尾意,填词苦说梦中还”以艺术手段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诗人的情感主题,颔联的“远山长伴孤云影,明月空余泪满衫”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悲伤,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苦和寂寞之感,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和朋友,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这种情感在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离别和相思时的无奈和痛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