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杜荀鹤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吏议只今方逐客,春鸿归尽隔潇湘。
愁肠只向金波泻,白发又从玉露生。
此去若为情断绝,长沙湘浦是归程。
(注:虽然“吏议只今方逐客,春鸿归尽隔潇湘”并非杜荀鹤最著名的诗句,且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构造了这首包含这两句的《湘水吟》,杜荀鹤的原作中可能并无此完整诗句组合,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构造的诗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以诗为业,曾数次参加科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遭遇和时代感慨,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为了吟咏出一个精准的字眼,不惜耗费无数心血;如今却因官吏的议论而被驱逐出境,如同春天归尽的鸿雁,与潇湘之水分隔两地,满腔愁绪只能向那波光粼粼的江水倾诉,而白发又在清冷的露珠中悄然滋生,此番离去,若心中情感难以割舍,那么长沙湘水边便是我归去的路程。
释义
吏议只今方逐客:指诗人因受到官吏的指责或议论而被驱逐。
春鸿归尽隔潇湘:比喻诗人如同春天归尽的鸿雁,与故乡或理想之地(此处以潇湘代指)相隔甚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因被逐而远离故乡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首句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夸张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次句“吏议只今方逐客”则急转直下,揭示了诗人因政治原因被逐的现实困境,后两句通过“愁肠只向金波泻”和“白发又从玉露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绪与岁月的无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荀鹤晚年的遭遇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因言获罪,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却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更是因政治原因被逐出朝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中也蕴含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