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题诗过几人,不知何句与渠亲。的释义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下寄怀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月色娟娟夜气清,

对月题诗过几人。

不知何句与渠亲,

独倚阑干思渺然。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内心情感,其作品多收录于《石门文字禅》等佛教文献及地方志中,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借自然之景抒发人生哲理与禅意,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月光皎洁,夜色清幽,

在这月光下题诗的人又有几何?

我不知道哪一句诗能与我心意相通,

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思绪飘向了远方。

释义

月色娟娟:形容月光柔美、清澈。

夜气清:夜晚的空气清新宜人。

对月题诗:指在月光下吟诗创作。

过几人:问有多少人曾这样做过。

不知何句与渠亲:渠,代词,此处指自己或某个特定的人;意为不知道哪一句诗能与自己或某人心灵相通。

独倚阑干思渺然:独自依靠在栏杆上,思绪飘渺,陷入深深的思考或怀念之中。

赏析

此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月题诗”这一传统文人雅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文人墨客情怀的追思,以及自己在月光下独自沉思的孤寂心境,首句“月色娟娟夜气清”描绘了月夜的美好,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基调,次句“对月题诗过几人”则引出对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在月光下留下诗篇的感慨,透露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与向往,第三句“不知何句与渠亲”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共鸣的渴望与寻觅,同时也隐含了对自我价值的探寻,末句“独倚阑干思渺然”则将诗人的孤独与深邃的思绪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某个寂静的夜晚,当他独自漫步于庭院或山间,被皎洁的月光所吸引,心中涌动着对过往文人墨客情怀的怀念,以及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下,他挥毫泼墨,将内心的情感与对月色的感悟化为这首充满哲理与禅意的诗作,通过这首诗,释绍嵩不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位僧人的超脱与深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