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鹿港杂咏
清代:沈葆桢
卦亭久见閒兵叠,鹿港多看集贾艘。
海市楼台开蜃景,渔村灯火照龙湫。
潮生浦口蒹葭暮,风起城头鼓角秋。
此地繁华如锦绣,何须更问帝王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沈葆桢(1820年-1879年),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名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林则徐女婿,曾任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钦差大臣(办理台湾防务)等职。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沈葆桢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以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著称,他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治理两江、开发台湾等方面都有显著贡献,他也是一位文学家,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译文
卦亭长久以来只见闲置的军队层层堆叠,鹿港则常常看到商船聚集,海市蜃楼般的楼台在海边显现,渔村的灯火照亮了龙潭,潮水涌上浦口,蒹葭在暮色中摇曳,风起时城头鼓角声声,已是深秋,这里的繁华如同锦绣一般,哪里还需要再去询问帝王之都呢?
释义
卦亭久见閒兵叠:卦亭附近长久以来只见军队闲置,暗示当地和平安宁,无战事之扰。
鹿港多看集贾艘:鹿港是商船聚集之地,反映了其作为贸易港口的繁荣景象。
海市楼台开蜃景:形容海边出现的海市蜃楼,增添了神秘和美丽的色彩。
渔村灯火照龙湫:渔村的灯火照亮了龙潭,描绘了夜晚渔村的宁静与美丽。
潮生浦口蒹葭暮:潮水涌上浦口,蒹葭在暮色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风起城头鼓角秋:风起时城头鼓角声声,暗示着季节的变换和时光的流逝。
此地繁华如锦绣:形容鹿港的繁华景象如同锦绣一般。
何须更问帝王州:表达了作者对鹿港繁华景象的赞美,认为这里已经足够美好,无需再去追求帝王之都的繁华。
赏析
这首诗以鹿港为背景,通过描绘其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繁华景象,展现了作者对鹿港的深厚感情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使得鹿港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景象的赞美。
创作背景
沈葆桢在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期间,曾巡视台湾并开发鹿港等地,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巡视过程中所写,以表达对鹿港繁华景象的赞美和对当地人民的深厚感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贸易繁荣和社会安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