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
唐·吕岩
三千里地白云封,十五重天月下逢。
玉诏不须宣旨意,仙凡从此路相通。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即吕洞宾,是唐代著名的道教人物,被后世尊为八仙之一,传说中他多次显化于世,留下许多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和诗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洞宾,字洞宾,号纯阳子,是唐代道教的重要人物,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后弃儒学道,游历四方,行踪不定,常显化于世,以度人为己任,吕洞宾的事迹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尊为“吕祖”、“纯阳祖师”,在道教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译文
三千里广袤的土地被白云所封锁,
在十五重天的月下我们得以相逢。
玉帝的诏书无需再宣读旨意,
从此仙凡两界的路途已经相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凡相遇的奇幻场景,首句“三千里地白云封”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仙境的遥远与神秘,白云封锁,难以触及;次句“十五重天月下逢”则点明了相遇的地点和情境,在十五重天的月下,仙凡得以相见,后两句则表达了仙凡相通的愿景,玉帝的诏书无需再宣读,因为仙凡之间的界限已经消除,路途已经相通。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奇幻色彩,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仙凡相遇的美好愿景,诗中“三千里地白云封”和“十五重天月下逢”两句,以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仙境的遥远与神秘,以及仙凡相遇的奇妙场景,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仙凡相通的向往和期待,体现了道教追求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唐代著名的道教人物,他的诗作往往与道教信仰和修行相关,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四方、感悟人生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仙凡相通的向往和期待,在道教中,仙凡之间的界限是严格的,但吕洞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自由的理想,体现了道教追求超脱的精神,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繁荣和人们对道教信仰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