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愁,
行吟年复又年秋。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谩道诗成无和者,
过雁定传衡岳字,
啼猿初系洞庭舟。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李群玉的诗才横溢,被誉为“诗国长城”,但其生平事迹多散见于各类诗文集及地方志中,具体生平细节已难以详考。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满心愁绪,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怀揣着高雅的诗意和凌云之志,醉意中折下奇花,用五色笺写下诗篇,不要说我的诗作无人应和,看那南飞的大雁定会传递衡山的诗意,洞庭湖畔的啼猿也初次系上了我的诗舟,请问那东流的江水,我的离别之情与它相比,究竟谁更长久?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自然美景与人生愁绪时的复杂情感,通过“三湘四水愁”、“年复又年秋”等句,展现了诗人长期的漂泊生涯与内心的愁苦,而“过雁定传衡岳字,啼猿初系洞庭舟”则借雁传书、猿啼哀怨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与高超的艺术造诣,首联直接点出诗人的愁绪与行吟生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雅意凌云笔”与“醉折奇花五色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颈联则巧妙运用雁传书、猿啼的典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尾联以问句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验,又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游历三湘四水期间,面对自然美景与人生漂泊的双重体验,诗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悟与热爱;长期的漂泊生涯又让他感到孤独与愁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抱负,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此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