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李洞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楼台寂寞仙人去,环佩凄凉帝子愁。
露冷莲房坠粉红,风摇竹影扫阶空。
长生殿里秋宵永,一曲霓裳恨未穷。
(注:“楼台寂寞仙人去,环佩凄凉帝子愁”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洞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中,而是根据李洞的风格和唐代宫怨诗的主题虚构组合而成,用以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诗词创作及解析,李洞确有宫怨诗传世,但具体词句需以现存文献为准,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虚构情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洞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洞,字才江,晚唐诗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一生崇尚贾岛,诗风奇峭,多写山水、隐逸、宫怨等题材,有“诗魔”之称,李洞的作品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月光爬上了柳树的枝头,人们相约在黄昏之后相聚,楼台空寂,仿佛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环佩叮咚的声音,让人联想到帝子内心的凄凉与哀愁,露珠使莲蓬变得冰冷,粉红色的花瓣随风坠落,风吹动着竹影,扫过空旷的台阶,在长生殿内,秋夜漫长,一曲《霓裳羽衣曲》的余音,诉说着无尽的怨恨与遗憾。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月夜下的楼台、环佩声、莲房坠粉、竹影扫阶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寞的氛围,表达了宫中人物(可能是仙人或帝子)的离愁别绪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楼台寂寞仙人去,环佩凄凉帝子愁”两句尤为传神,既展现了宫殿的空旷与寂寞,又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凄凉与哀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另一面——寂寞与哀愁,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月光、柳枝、露珠、莲房、竹影等,巧妙地烘托出宫中的冷清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楼台寂寞仙人去,环佩凄凉帝子愁”两句,以仙人离去和帝子愁绪为线索,将宫廷的繁华与人物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宫廷生活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和细腻表达。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唐代宫怨诗的创作背景通常与宫廷生活的孤寂、压抑以及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有关,唐代宫廷生活虽然繁华,但其中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痛苦,诗人通过宫怨诗的创作,既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同情与理解,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构的这首诗同样能够反映出唐代宫怨诗的主题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