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吟成更作东南笑,极目龙山入杳茫。
(注:“吟成更作东南笑,极目龙山入杳茫”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原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广为人知的《黄鹤楼》等篇,而是根据李白诗歌风格和黄鹤楼题材创作的融合句,用以展现李白式的豪情与远眺的意境,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李白某首关于黄鹤楼诗作中的一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豪迈,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政治抱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一旦被贬为迁客远赴长沙,向西遥望长安却看不见家乡,黄鹤楼上传来悠扬的玉笛声,仿佛江城五月里梅花纷纷飘落,昔日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我吟咏诗句后更觉心中畅快,放眼远眺,龙山隐入茫茫远方。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前两句写被贬的无奈与思乡之情,中间两句以黄鹤楼为背景,借笛声抒发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后两句则展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以笑对人生,极目远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广阔的天地之中。
赏析
“吟成更作东南笑,极目龙山入杳茫”这两句,展现了李白特有的豪放与超脱,诗人以笑面对人生的挫折,不仅体现了其乐观豁达的性格,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龙山作为远眺的对象,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而“入杳茫”则暗示了这些理想虽遥不可及,但始终激励着诗人不断前行。
创作背景
虽然“吟成更作东南笑,极目龙山入杳茫”并非李白确切的原文,但我们可以构想,这样的诗句可能源于李白在游历过程中,面对黄鹤楼这一历史名胜,心中涌动的复杂情感,李白一生多次游历江南,黄鹤楼作为文化地标,无疑会引发他对过往的追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作出这样既有深情厚谊又富含哲理的诗句,是十分符合李白创作风格的。
通过这首构想中的诗作,我们不仅领略了李白诗歌的魅力,也深刻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