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宋
作者:释绍嵩
囊里探春粟粒芳,松间敲火石泉香。
小炉未冷笙歌沸,晴日半窗花影长。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禅意盎然的自然景致,其作品多收录于《全宋诗》中,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译文
从布袋中取出春天采摘的茶叶,散发着粟米般的芳香;在松树间敲击火石,点燃炉火,泉水煮茶,香气四溢,小炉子上的茶水尚未冷却,周围已是一片笙歌鼎沸的欢乐景象;晴朗的日子里,半开的窗户上映出了长长的花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雅致,首句“囊里探春粟粒芳”通过“粟粒芳”形象地描绘了春茶的珍贵与香气;次句“松间敲火石泉香”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自然与野趣,以及煮茶品茗的雅致,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和谐与美好,小炉未冷,笙歌沸腾,花影映窗,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文人气息,诗人通过“囊里探春”、“松间敲火”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其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的“笙歌沸”、“花影长”等意象,又赋予了山居生活以生机与活力,使得整首诗既有静谧之美,又不失生动之趣,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小炉未冷”与“笙歌沸”之间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山居生活中,面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所引发的感慨与抒发,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闲适与雅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理想,在南宋中后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使其能够在自然与禅意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